栏目头部广告

沐鸣2官网刚脱短袖就供暖,今年冬天冷不冷?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

  文 | 魏科

 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,今年秋季以来(9月1日至11月1日),全国平均气温15.0℃,较常年同期偏高1.4℃,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。

  然而,一夜入冬。11月5日北方大部地区的雨雪天气导致温度骤降,11月6日零时,北京甚至启动供暖,朋友圈有人开玩笑:几乎是刚脱短袖就供暖。那么,在全球变暖、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大趋势下,今年冬季会是什么样?

  未来气温突破1.5℃将更加常见

  2023年是全球气候危机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。因为,2023年之后,气候危机将全面进入新阶段。以今年的全球温度记录为例,从6月初开始,全球平均气温向上跳开,突破之前所有的观测记录区间,到11月初,几乎每天的数值都大幅超越之前的历史观测记录,目前未看到回归迹象。

  今年8月初,欧洲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对外宣布,7月的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6.95℃,这是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数值,比1991年至2020年的7月平均值高出0.72℃,比工业革命前(1850年至1900年)的7月平均值高出1.5℃,这是人类历史上全球地表气温月均值升幅首次突破1.5℃。其中,从7月3日到7月31日的29天里,每一天的全球气温都超过了2016年8月13日创下的历史纪录(16.80℃),在7月6日当天,全球气温数值甚至达到17.08℃,比工业革命前的全球平均温度高1.62℃。

  2021年以来,全球气候危机持续推进,根据现有的公开气候数据估算,目前的温度可能是现代智人迁移出非洲以来的最高温度。2023年夏季全球气温升幅突破1.5℃,我们需要追溯更久远的地球历史,才能找到更高的温度,而那时候还没有现代智人。

  根据2015年《巴黎协定》的承诺,各国希望到本世纪末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℃以内,并力争将其限制在1.5℃以内。然而,随着2023年7月全球日平均和月平均气温越过这一大关,未来突破1.5℃的气温将更加常见,坚守《巴黎协定》的压力将越来越大,全球气候行动越来越紧迫。

  变暖影响地球气候系统健康和稳定

  2023年除了全球气温升幅创纪录外,全球海洋升温也大幅度突破了历史纪录,从3月底开始,随着赤道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的结束,厄尔尼诺型海温升高逐渐出现,全球海表温度如脱缰的野马,迅速突破2016年上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的最高温度。从3月底至今,全球海表温度大幅度超过之前的历史最高温,而且随着冬季厄尔尼诺事件的成熟,这种升温趋势将继续维持。

  全球升温深刻影响着地球气候系统。9月19日,北极海冰范围仅为424万平方千米,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了1/3。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南极海冰的变化,今年一整年,南极海冰都非常少。从5月初开始,几乎每天的南极海冰面积都创同期的历史记录新低,数值远低于历史极值。到11月1日,南极海冰面积为1570万平方千米,低于1986年的1648万平方千米这一历史同期最低纪录。

  冰冻圈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关键子系统,其面积变化调控进入地球系统的太阳辐射。两极冰雪在夏季消融,在冬季面积增长,这种动态变化如同地球的“心跳”,因此冰雪面积的持续减少,会直接影响整个地球气候系统的健康和稳定。

  9月6日,世界气象组织宣布,2023年的6月、7月和8月分别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、7月和8月。当天,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出警告:“我们的星球刚刚经历了一个‘沸腾’的季节,这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,气候崩溃已经开始。”

  全球变暖不仅是温度的变化,还体现为全球极端天气的频发和强度增加。根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2020年发布的《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—2019》报告,受全球变暖影响,21世纪的前20年,极端高温事件增加了232%、洪涝事件增加了134%、风暴事件增加了97%、山火事件增加了46%、干旱事件增加了29%。

  气候变暖导致冷季“迟到”

  随着北半球进入深秋,温度开始回落,但气候危机依然在延续。10月底和11月初,我国东部大部地区温度偏高,在山东、河南、内蒙古等地,温度升高甚至超过6摄氏度以上。在本该秋风萧瑟的深秋时节,北京、济南、郑州、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地,日最高温度维持在25℃以上,甚至突破30℃,一派初夏景象。

  就北京而言,10月下旬北京市观象台平均气温为14.5℃,比常年同期偏高3.4℃,达到196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高温度。11月4日至5日,我国东部地区迎来一轮降水过程,然而,广大华北地区未见初雪,在正常降雪的季节,感受缠绵的秋雨,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冷季“迟到”。

  11月2日起,冬季风暴袭击欧洲多地,在法国拉兹角,最大阵风强度达到时速207公里,已经达到了超强台风的级别,局地浪高达到7至9米,大风掀起屋顶,供电和交通中断。英国、法国、比利时等国因此启动风暴红色预警和紧急状态。风暴在多地引发暴雨和洪水,其中在意大利中北部地区的托斯卡纳大区,3小时内的降雨量超过200毫米,已经达到50年一遇级别,暴雨引发洪灾,导致河流决堤和桥梁倒塌,齐腰深的洪水漫过街道,已经导致多人死亡。

  随着冬季来临,这样的冬季风暴将在北半球各地出现,由于前期增暖幅度巨大,当风暴带来大风和寒潮时,冷热的转换更为剧烈,对社会和个人健康的影响更大,成为影响冬季最大的环境安全风险。

  另外,目前赤道中东部太平洋仍处于厄尔尼诺状态。全球各研究机构和业务部门的预测,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。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,全球温度将继续维持在高位。

  作为搅动气候异常的“熊孩子”,厄尔尼诺事件有利于北美南部出现湿冷天气,却会在南美北部、东南亚、澳大利亚等地导致干旱。对于我国而言,厄尔尼诺将使冬季风偏弱,从而导致我国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高,来自热带地区的水汽更容易被输送到我国南部,有利于形成多雨寡照天气。

  然而,我国地处中纬度地区,既受来自热带的厄尔尼诺的影响,也受高纬度和欧亚大陆天气过程的影响,变化更为复杂,特别是在变暖基础上发生寒潮过程时,会让人感觉天气变化更加突然和极端。这就需要我们时刻监测天气变化,滚动预报,这样才能更精准地应对未来的极端天气。

  (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)

原标题:刚脱短袖就供暖,今年冬天冷不冷?
责任编辑:杨逸凡
标签: [db:TAGS]
查看上一篇 查看下一篇
文章详情页广告

随便看看

这是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