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头部广告

沐鸣2官网震区:有一种温暖在寒冬里传递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

沐鸣2官网震区:有一种温暖在寒冬里传递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(图1)

  青年爱心团队在制作牛肉拉面。马富春/摄

  在甘肃积石山地震灾区,这几天,来自各地、各方面的抗震救灾力量汇聚。一批年轻的身影奔走其中,在严寒的冬日,传递着一股温暖的力量。

  36岁的马忠明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人,开了23年牛肉拉面馆。12月19日凌晨,他就行动起来了,“召集员工,筹备食材设备”。他想着,天寒地冻,灾区最缺的是一碗热腾腾的面。

  19日早上7点,马忠明就带着4台车、15名员工从兰州赶到了此次地震重灾区积石山县大河家镇,“是最早到的社会救援力量”。伙计们在广场上支起简易的摊子,开始做面。8点多,面就已出锅,受了一夜冻的群众吃上了热腾腾的牛肉面。

  从8点到晚上10点,马忠明的爱心牛肉面摊前人头攒动,他也不知道到底做出了多少碗面。“只要有排队的,我们就不打烊。”

  团队第一天有15个人,人手不够,马忠明又调来15个伙计。“就想为家乡做点事,我就会做这个,其他也不会做。”马忠明说,地震发生后,政府和各界都行动了起来,作为年轻人,更应该出一份力量,“这没啥说的!”

  33岁的冶进这两天一直在吃爱心牛肉面,他说,天寒地冻,这一碗面比啥都好,一口热面下肚,全身都暖和了。40岁的大河家镇克新民村村民苏义也来吃爱心面,“特别感谢,心里非常激动”。

  19日一早,23岁的甘肃广河人马小成也带着自己的牛肉拉面团队来到了积石山。

  地震发生后,在朋友圈、新闻媒体看到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受损的情况,马小成一夜未眠。第二天一大早,他就和几个合伙人商议,要为灾区群众做点事,得到了积极响应。

  准备好灶具、煤气罐、面粉,带上熬制好的牛肉面汤,关了自己在临洮县中铺镇的拉面馆,马小成一行10人赶赴积石山。经和当地政府接洽,他被安排到受灾最严重的大河家镇陈家村安置点。

  从10点做出第一碗面开始,这支平均年龄20多岁的年轻人队伍就没歇过,一直干到晚上10点多。一天下来,拉出了一千多碗面。“好样的,年轻人!”“这么寒冷的天还能吃上热饭,真是感谢你们!”……虽然天气很冷,可每次听到群众的称赞,大伙儿也不觉得累。

  34岁的马苏力麻乃是马小成的叔叔,也是他牛肉面馆的合伙人,平时主要经营服装店,这次也来到了积石山。作为团队年龄最大的成员,这两天他忙得不亦乐乎,“为大家服务好,啥都可以干!”

  马苏力麻乃早年也学过拉面,拉得一手好面,一到饭点吃面的人多,拉面师傅人手紧张,他就会“亲自出马”。“操起了老本行,尤其遇到这样的灾难,也算不忘初心吧!”

  马小成爱心面团队不算人工,光材料成本,每天需要5000元左右,可大伙儿觉得这都没什么。“遇到这样的地震,我们更加感觉到生命的可贵,也更加认识到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”。

  凌晨4点从甘肃平凉出发,下午1点一到达积石山地震灾区,27岁的平凉人李斌就和爱心伙伴马不停蹄地发放爱心物资。

  这是一支由平凉当地创业青年组成的爱心小团队,平时他们在一起创业,在空闲时间,大伙儿一起做公益,还组建起了公益组织。

  积石山地震发生后,开羊肉泡馍店的李斌和同样做餐饮的伙伴们商量,要行动起来,为积石山的受灾群众出一份力。

  很快,在平凉小有名气的者师炸鸡、俊祥烧鸡、宝丝路火锅底料等餐饮店的青年老板积极响应,大家行动起来,筹措资金,购买方便食品、棉服棉被等灾区群众急需的物资。

  装好满满两车物资,20日凌晨4点,几个年轻人从平凉出发,一路向西,下午1点到达积石山,和当地公益组织对接后第一时间把物资分发到受灾群众手中。“我们还要及时赶回,店没人看,都关门了,(顾客)都是老食客,明天一早还等着开张。”李斌说。

  “虽然我们的爱心金额不大,物资有限,但只要帮到有需要的人,让他们觉得有人在关心,就有意义。”虽然舟车劳顿,可每一个年轻人都很有精神,脸上洒满了阳光。

 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

责任编辑:高秀木
标签: [db:TAGS]
查看上一篇 查看下一篇
文章详情页广告

随便看看

这是广告